在广州黄埔,有这样一家医药企业——在全国已经获得临床试验许可的50多项缓控释新药中,它一家就占据了25项,因此在业内被称为“缓控释新药一哥”。
“缓控释”究竟是一项什么技术?这一技术对于医药行业来说,有着什么样的价值?这一期的《路演记》,特意专访了这位“一哥”——越洋医药开发(广州)有限公司创始人、董事长、CEO闻晓光。
闻晓光告诉羊城晚报记者,缓控释技术是一种用于控制药物释放行为的技术,有了这项技术,可以让药物药效的释放按照临床治疗的需求来展开。
“它可以做到快速释放、缓慢释放,甚至延迟释放。”闻晓光说。
譬如,不少有高血压的病人的症状是在凌晨四五点突然血压升高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病人在入睡之前服用了具有延迟释放功能的降压药,就可以实现在血压升高的同时,药效开始释放,起到定时治疗的效果。
展开剩余65%除了定时释放,这一技术还可以实现定点释放。闻晓光介绍,他们开发的一种针对结肠炎的缓控释药物,其药效释放的条件是pH值(酸碱度)。
“我们可以作出一种聚合物的药物包衣,在一般的酸性环境下不会被溶解掉,只有在pH值为5-6之间时,才会被溶解,从而释放药性,这样就达到针对肠胃道的某一特定区域进行治疗的效果。”闻晓光说。
从技术原理来说,缓控释技术的实现是两个途径——功能性辅料和工艺。闻晓光表示,越洋医药在制药工艺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进行创新,因此公司也被定义为一家特色平台技术公司。
“越洋医药目前拥有全球授权的一些专有技术。这些专有技术是缓控释药物开发的引擎,利用这些技术,可以发明许多新药。”但是,发明这些专有技术的历程并不容易。对此,闻晓光很有感触。他说,其中一项技术,团队花了将近8年时间才做到了比较满意的释放曲线。
“一开始是在体外试验中达到要求的曲线,然后还要进行体内试验,最终完成并实现目标的时候,两个技术负责人激动地抱在了一起。”闻晓光透露,目前越洋医药的一款新药已经在美国进行三期临床试验,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后即可上市销售。“我们希望能够有自己的药物产品在全球销售,并且新药能够源源不断地开发成功并上市。”
对于未来,闻晓光表示,在公司的研发管线中有很多新药,其中多数为包括降糖、助眠、降压、抗抑郁等慢性病的药物,都是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。其中,仅既帮助入睡又能防止早醒的助眠药物的全球市场就达到了780亿美元。
“重点是公司要一直保持向前行。被业界称为‘缓控释新药一哥’,只是说明我们赢在了起跑线,我们希望通过和其他公司、投资机构的合作,真正赢在终点线,真正实现在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地位。”闻晓光说。
文、海报、视频采访 | 李钢
图 | 越洋医药提供
视频拍摄 | 唐德荣 林可可(实习生)
技术支持 | 广州映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发布于:广东省南昌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