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科技变革的浪潮中,华为宣布芯片策略转向GPGPU芯片,这一消息如巨石入水,在科技与产业领域激起千层浪,有望成为推动相关产业链蓬勃发展的强大引擎。
一直以来,英伟达凭借GPGPU架构及CUDA生态,在全球AI芯片市场独占鳌头。尽管美国实施半导体出口制裁,限制英伟达先进AI芯片在中国大陆销售,但其产品仍凭借生态优势成为大陆市场的热门选择。华为此前的昇腾AI芯片属于ASIC,在深度学习推理和训练任务上性能卓越、能效出色,但在通用计算任务的灵活性与软件生态建设方面,与GPGPU存在差距。例如在双精度浮点计算场景,昇腾芯片难以满足需求,而英伟达的H100等加速器却能轻松应对。
如今,华为毅然转向GPGPU芯片领域。新的AI芯片将配备创新软件,借助中间件兼容英伟达的CUDA编程语言,把CUDA指令转化为适配自身芯片的语言。这一举措意义非凡,它让华为AI芯片突破应用局限,从特定任务走向图形渲染、科学计算等更广阔领域,显著拓宽市场空间。
展开剩余40%华为的这一战略转向,对国内相关产业链发展意义重大。在芯片制造环节,中芯国际作为华为昇腾芯片主力代工厂,有望借华为GPGPU芯片规模化生产,提升先进制程工艺水平与产能,巩固其行业地位。在设备供应方面,北方华创作为半导体设备龙头,7nm以下先进制程设备市占率超60%,华为GPGPU芯片的研发与生产,将带动其刻蚀机、原子层沉积设备等产品需求增长,加速国产设备替代进口。从软件生态角度看,华为兼容CUDA的尝试,有望打破英伟达生态垄断,为国内AI软件开发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国产AI生态建设,促进国内AI产业自主可控发展。
华为转向GPGPU芯片,不仅是自身突破发展瓶颈、抢占AI芯片市场的关键之举,更为国内相关产业链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在未来,随着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共进,有望打造出自主可控、竞争力强劲的国产AI芯片产业集群,在全球AI产业竞争中崭露头角 。
发布于:北京市南昌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